师资队伍
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工风采 - 正文
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杨兴雨老师专访

时间:2018-05-21点击数:打印

采访:黄家丽

笔录:劳可瑩

前言:

近日,我院在青年教工中开展第“比学习,创优良素质,争当业务能手;比工作,创优良业绩,争当岗位先锋;比作风,创优良形象,争当奉献模范。”(简称“比创争”项目)的评比活动。在评比中,马文聪、田艺广、许金花、杨兴雨、罗美娟、周晓宜六位老师以出色的表现被评为2017年度“比创争活动标兵”。管理学院文化传媒中心对其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并展示了我院青年教工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貌。

个人简历:

杨兴雨,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格斯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理事;已在《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




获奖情况:

2018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教工“比创争”活动标兵

2015年度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5年度广东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4-2015学年度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013年度广东工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

标兵风采:

(一)走科学前沿路,寻学术新知识

2016年10月,杨兴雨老师赴美国罗格斯商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杨老师很感激和珍惜学校提供的出国进修机会,期间针对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动与合作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研讨。虽然讨论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在他看来,这是科研交流中很常见的现象,是不同科研观点碰撞出的绚丽火花。而当分歧产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沟通和实践。杨老师坚信实践出真知,他常常通过实践去学习,再将学习成果反馈到实践中来。

在回国之后,杨老师也没有停下钻研学术的步伐,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学习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还主动与一些业界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他认为学无止境,尤其是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快、社会进步速度快的环境下,更应该紧跟科学前沿。杨老师认为,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成绩,就应当保持一种长期学习的状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了解新动态。

(二)练创新科研魂,育当代接班人

杨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党在十八大就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杨老师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对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杨老师认为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首先需要学会去思考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如有不足,及时补充;最后需要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把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书面表达的过程往往是一种反向思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考虑得是否全面促使学生把问题思考得更清楚。

作为一名教师,杨老师意识到能让学生快速成长起来的不是手把手教学,而是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他十分乐于与学生一起做科研,尊重学生的观点,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讨、一起写作,愉快合作,追求双赢,从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充分准备,努力抓住机遇

长期准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无论是从杨老师为出国所做的准备,还是回国后仍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亦或是他要求学生要有长期的知识储备中都可以看出为实现目标而做长期准备的重要性。人生有许多个阶段,为了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做好每个阶段的规划并脚踏实地去完成。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一旦错过其中一个环节,就会陷入被动。同时只有牢牢抓住机遇,才能让所有准备、所有努力开花结果。

在杨老师看来,准备和机遇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抓住机遇的眼光和能力;也只有抓住了机遇,才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才能体现出所做准备的价值。

 

结语:杨兴雨老师梦想的职业是教师,如今他“梦想成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他将尽力做一位教师,尽心为学校、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也期待在以后能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也为自己的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寄语: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