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AACSB国际认证核心工作,4月1日,管理学院召开第二轮师资分类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通过精准对标认证标准、深度剖析建设现状,系统部署师资分类优化路径,为冲刺国际认证注入了强劲动能。奚菁副院长、国际认证办公室主任祁明德、各系主任及代表教师陶毅、范捷、张延林、杨兴雨、彭家敏、张军伟、何瑞卿、王刚、吴江秋,及认证主管庄艳晓及助理武丽欣参加了此次研讨。
奚菁副院长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师资分类是AACSB认证的“生命线”,各学系应以“三精标准”推进工作:精确把握SA、PA、SP、IP分类体系;精准定位现有师资结构短板;精心设计分类优化方案。特别指出需发挥各系的积极能动性,确保师资分类要求穿透式落实到每位教师。
随后,祁明德教授对师资分类的动态性进行了说明,强调个人信息及时更新的重要性。庄艳晓老师通过可视化图表对比了两轮师资分类数据,并呈现了深度分析报告:学院整体师资分类情况呈现向好趋势,但仍存在三大攻坚点——部分成果认定标准待细化、个别学系师资比例不均衡、部分教师因数据滚动需调整分类结构。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接着,与会系主任和代表针对师资分类标准及各系具体情况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完善师资分类的具体措施。各系一致表示,将积极投入国际认证工作,并在此次研讨会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召开各系师资分类与建设工作会议,落实会议精神和要求;同时,确保将国际认证相关信息及时传达至每一位教师,使全体教师充分参与到国际认证工作中。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学院AACSB国际认证工作进入新一轮冲刺,尤其为第二轮师资分类和进展报告的数据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推进了学院AACSB国际认证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