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生动态 - 正文
广东学子赴江西乡村对“乡村发展战略”的探索——调研鄱阳借鉴“婺源模式”发展经济的可行性

时间:2018-09-13点击数:打印

在中共十九大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的号召下,2018年7月11日至17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独木舟”实践团十名成员和一名指导老师先后赴江西省鄱阳县与婺源县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深入乡村内部,探讨鄱阳县如何借鉴婺源县实现旅游兴县的目标,寻找农村发展新模式。

实地体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是鄱阳湖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鄱阳县旅游的主力军,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国家4A景区,然而,国内知道这个景区的人并不多,口真正愿意去旅游的人数与其他同4A景区相比更是少的可怜,实践团到达当天,景区门口冷冷清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实践团队首先来到鄱阳湖湿地公园景区管委会书记的办公室,通过询问书记,实践队了解到鄱阳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当地政府对鄱阳湖景区开发的政策。景区用地主要来源于村民土地,每年通过现金补贴进行租用,近年来,政府也开始加强景区建设与宣传,逐渐让鄱阳湖景区走进大众视野。随后,实践团在景区领导的帮助下,深入考察和体验了鄱阳湖科学馆等多个分区,积极与景区内工作人员交谈,热情地向游客发放问卷,一共派发了近120份有效问卷,了解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感受和评价。大部分游客都表示不虚此行,尤其是当天幸运地碰到来自的比利时的旅游团,外国友人盛赞景区风景宜人,景区中的孔雀白鹭等飞禽类十分吸引他们,会向朋友推荐该景区。但景区旅游类型较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距市区较远,交通不是特别便利,希望景区能够加强娱乐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城区到景区之间的大巴车数量。

走近乡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鄱阳旅游业对当地其他产业的影响,7月14日,实践团到隶属于鄱阳县的白沙洲和珠湖两个乡的村进行走家串户式的调研,深入村民内部了解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对人民收入的扶助情况。

白沙洲乡政府领导表示:白沙洲的绝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人大多为老人、小孩。村内交通也逐渐完善,初等教育依靠村里的初中和高中。产业发展方面,乡政府大力支持特色产业——渔业的发展和兴建瓜果基地;乡政府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珠湖乡周家村与孤山村村民则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政策的支持下,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当地的旅游业缺乏开发,除了单一开发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还要紧密结合鄱阳的赣剧、赛龙舟等特色文来发展旅游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政策保障,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

刚刚结束鄱阳之旅,实践团就快马加鞭来到了邻近的婺源县。16日上午,实践团兵分两路,A组前往县政府采访官员,B组则进入篁岭景区以派发问卷的形式调查游客满意度。在寻找政府人员的过程中,实践团遭遇了第一次滑铁卢。到达县政府大楼却不清楚找政府哪个部门,加之政府官员之间的“踢皮球”式的工作方式,A组成员终于在碰壁了许多次后遇见了让我们受益良多的人——婺源县农工部主任余鸣森。余主任和实践团层层深入地上了一堂近三个小时的课。从中实践团了解到:政府开发旅游资源时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种植阔叶林来保护生态环境;交通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划分专项建筑道路;文化方面,利用徽文化的特色来发展经济等等;在旅游开发上,由“婺源旅游开发集团”对婺源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开发体系,合理利用全县的旅游资源;而且篁岭景区附近多村民自建的民宿、农家乐,能够增加村民收入。开发商在开发景区之后会安排部分村民进入景区从事工作,也为村民带来一定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比较鄱婺两地,前者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政府扶持力度大;虽然鄱阳县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但是缺乏系统而完善地开发;并且景区内生态环境差,湖岸有许多垃圾堆积且无人清理,这种只顾开发却忽视生态环境的开发方式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此外,前者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导致农村缺乏劳动力,这也是鄱阳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之一。而后者政府为旅游产业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拉取商家吸引投资,因此,要振兴鄱阳经济,首先得保护好生态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政府要采取措施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将人才留在当地,才有足够的动力发展经济。

江西之行,实践团认识到国家政策想要切实落实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了青年学子肩上的重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暑期实践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现在,我们调研团整合获得的一手资料,积极地撰写有关如何发展鄱阳县旅游经济并为乡村旅游建议的调研报告,为中国乡村发展献出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