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非遗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实地调研和访问政府、企业、民众,对不同可经营性非遗产业化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可经营性非遗在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以打通非遗供给与需求联系的 “最后一公里”,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由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八名在读大学生组成、学生处李镇贤副处长(原管院党委副书记)、管理学院林红菱教授以及肖亚乔老师指导的广东省非遗调研队于2018年7月10日-24日赴沙井,九江,顺德三地调研学习。
第一站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
7月10日,调研队在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听取了解说员的详细解说后,与企业家兼文化继承人陈沛忠会长进行访谈。陈会长认为从文化经济推动沙井蚝的发展,促进产业的持续性非遗与企业是相关联的。活动中,本院还与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共建了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
7月11日,调研队赴宝安区龙井街道与当地政府进行进一步的访谈。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与宝安传统文化协会陈淦忠会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分享了每一件物品的历史渊源以及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作出的各方面努力。随后,实践队与宝安区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程建主席进行访谈。程建主席认为“非遗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附企业,非遗只有实现企业化,公司化,它才能谈得上发展。而且非遗需与现代结合,与时尚结合,与大众结合,企业实现产品多样化,这样非遗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7月12日-15日结束沙井镇企业,政府访问后,我们在深圳,广州,佛山开始进行民众的访问,进一步了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
第二站南海九江镇
7月16日,调研队来到九江双蒸博物馆,了解九江双蒸酒的酿造过程。九江酒厂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何松贵向调研队介绍了九江双蒸酒的酿造技艺。针对岭南酒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何松贵表示,计划通过建造孵化基地、扩大人才队伍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九江双蒸酒的发展。
7月17日,调研队来到九江镇文化艺术中心,参观了解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九江镇宣传文体办副主任徐雅表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必须让非遗本身有发展的资本,引导非遗传承人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化发展,是保护非遗的一种有效手段;另外,针对不同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已做出相应规划,指导实施不同的传承方案。
第三站佛山顺德区
实践队来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佛山市顺德区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乃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广绣的另一种呈现形态“实用品”。同时,对于广绣未来的传承和发展,郑总指出:“广绣蕴含着智慧,我们需要去深挖它的价值,通过广交会展览、开办培训班、举办绣品广绣观赏讲座等方式,来引起大家的兴趣,提高广绣的知名度,让广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7月24日,实践队到达顺德区政府进行访问,顺德区文化体育局文物科副科长梅彩红女士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会上,调研队提出,让非遗结合当代民众的需求,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进行优化升级,让非遗科学地进行产业化,以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对此,梅科长表示认同。她说,非遗是需要创新的,它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守住核心部分,一定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去发展,我们也鼓励企业去做大,进行产业化,政府是愿意提供帮助的。政府会侧重于打造地方品牌,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去保护非遗,如举办非遗活动,给传承人展示的机会以此吸引年轻人学习非遗等。
至此,广东省非遗调研队社会调研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对非遗传承人、企业、政府、民众与非遗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将会为后期调研报告做好扎实的准备。
(此文已在中青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