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生动态 - 正文
“非遗筑旅”赴连滩,文旅绘就新蓝图

时间:2025-08-04点击数:打印

为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17日—21日,管理学院“非遗筑旅”突击队深入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的连溪村、西坝村、龙岩村和逍遥村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

调研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陈卓武率队赴连滩镇看望师生,并实地了解非遗资源整合进展。在听取突击队的汇报后,他充分肯定了团队“敢啃硬骨头”精神。他强调,突击队要聚焦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成果落地,让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本次实践调研的机会,克服实践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虚心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科学合理制定调研计划,并运用所学知识为非遗文化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广工力量。

深研乡土民情,探寻发展之路

为了提高调研效率,7月17日,突击队在郁南县连滩镇西坝村与村委干部、村民代表召开调研交流会。会上,带队老师冯达伟向与会西坝村村委干部、村民代表详细说明了本次突击队的调研目的和调研计划。西坝村村委干部向突击队讲述了西坝村的情况,并希望突击队针对村民对于古建筑保护以及非遗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将调研的重点放在非遗的传承和当地古建筑的保护上。交流会结束后,突击队及时调整了调研计划。

在随后的几天里,突击队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走遍了当地的非遗古迹,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村民张大姐家,队员耐心倾听张大姐对产业增收渠道的期盼,也记录下了她对古村设施维护与改善的真切心声。调研结束后,突击队结合所学知识,向西坝村村委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双方围绕如何切实提升村民总体文化素质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如何借力兰寨古村风貌发展特色产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守护非遗薪火,延续传承道路

在连滩,禾楼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非遗表演,它承载着连滩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7月19日,突击队专门采访了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师傅。傅师傅说:“禾楼舞是祈求丰收的古老密码,但如今,我们亟需一个专属传承基地,让年轻人有地方学、有平台演。”为解决禾楼舞传承场地、资金短缺,人员匮乏等困境,突击队与当地村委进行了沟通,制定了禾楼舞进校园、进广场的解决方案。

连滩山歌,那悠扬的旋律,是连滩人民刻在骨子里的乡音。出于对山歌的热爱,传承人莫英池师傅已经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山歌。莫师傅表示,她尝试运用自媒体传播连滩山歌,但是却苦于流量低,传播力度还不够。突击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媒体运营经验赋能连滩山歌短视频在自媒体的投放,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连滩山歌那悠扬的音律。

飘色是一种融合戏剧、杂技与民间工艺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飘色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舞台美学,也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岭南民俗艺术的重要代表。但目前飘色的传承似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缺乏新鲜血液的加入。针对飘色技艺传承的代际断层问题,突击队通过构建“双轨驱动”模式,即通过新媒体矩阵搭建青年共创式传播平台,同步建立数字化非遗传承库与文旅融合品牌,形成“技术赋能-文化转化-产业反哺”的闭环机制,为飘色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校地合作,走出非遗传承的新路子

通过连续几天的访谈、调研,突击队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连滩非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连滩发展规划和现实情况,给出了建议方案。在调研结束前,在连滩镇人民政府,突击队与当地政府各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对如何改善和落实突击队提出的建议方案进行论证。会上,政府工作人员对突击队提出的运用AI等数字化手段赋能非遗传承,打造连滩非遗文旅产业名片,带动农业发展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会根据突击队给出的方案,组织各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落实。

光影活化古韵,镜头诉说连滩故事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连滩、走进连滩,突击队围绕连滩兰寨古建筑以及光二大屋展开了宣传视频拍摄,并以文旅短剧的方式,通过镜头向大众讲述连滩故事,传播连滩文化。